2016年04月22日13:28 來源:文匯報
1919年(大正7年),一紙“第二次高等學校教育令”將當時日本高等學校中的專業劃分成文科和理科。近百年來,這一劃分體系雖然多受詬病,但一直延續到現在。 |
日本學界對“裁撤文科”建議的反應
這則“通知”發出后,旋即在日本社會引發震蕩,尤其以學界和媒體的反應最為激烈。6月 15日,國立大學協會會長、東北大學校長裡見進率先在國立大學協會總會上批評文部省此舉“短視”,“過分注重短期成果”。7月23日,日本內閣府特別機構、為全國820萬名學者代言的日本學術會議干事會也在抗議聲明中列舉人文社會學科的重要性,指出正是在日本社會深陷少子化困境之際,才更應發揮文科優勢,謀求教育質量的提升,而非以此為由撤銷文科專業。更重要的是,文部省對人文社科的輕視“恐將使大學教育變得膚淺”,政府不應進一步助長“抑文揚理”的風氣,而應促進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流融合,以期育成文理兼通的綜合型人材。至於其他文科學者和學術團體的不滿發言更是不勝枚舉。
此外,在野各黨自然也不肯放過抨擊執政黨政策的良機。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旗幟鮮明地主張“絕不允許拋棄文科”,理應做出“全面整改”的恰恰是“導致學問全面衰退的安倍內閣的大學改革方案”。前日本首相、民主黨議員野田佳彥也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廢除文科合適嗎?”的“酷評”,文中寫道:“‘向社會需求較高的方向轉變’也就是將教育資源集中到更能賺錢的理科專業,以應對產業界的呼聲。但這恐怕只是部分行業的要求,而非全體國民的心聲。作為一名私立大學的文科畢業生,至少我是無法理解(該指示的用意)。”順便說一句,日本歷代首相大多畢業於法科或文科院系,在2009年眾院大選中終結自民黨長期執政的鳩山由紀夫是二戰后首位出身工科院系的首相,一時還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
面對來勢洶洶的抗議聲浪,文部省不得不有所回應。8月 1日,高等教育研究會舉行了3個半小時的公開研討會,文部省大臣助理、同時兼任東京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的鈴木寬赫然名列發言名單之首,想必是作為該省代表代為解釋澄清“通知”的要義。文部相下村也親自出馬,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稱“文部省從來沒說過不需要文科,也從未輕視文科。也沒說過隻重視能立刻獲取效益的學科”;而后又在國立大學校長會議上重申,“並沒有認為 (文科專業的)學問不重要”。不過,他仍然堅持認為“應從維持現狀的做法是否妥當的角度出發,看待調整文科專業的問題”。對這樣的說辭,學界自然並不買賬,繼續炮轟不休。
9月,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表聲明稱,“雖然有看法認為 (文部省裁撤文科專業的舉動) 是針對產業界要求畢業生擁有‘實戰能力’的回應,但這恰恰與產業界要求的人材相反。”“企業最不待見沒有能力的文科生”之類的文科生無用論大行其道,儼然已成共識,經團聯的聲明卻“倒打一耙”,成為壓倒文部省的最后一根稻草。文部省干部終於鬆口承認,“通知”內的“裁撤”等措辭屬於“文字錯誤”,還以“撰寫文件的工作人員筆力不逮”為由將責任推卸到“臨時工”身上。下村大臣也在記者會上致歉稱,“裁撤對象不是人文社會專業。我沒有一字一句地細讀造成誤解的(通知)”。此言一出,日本學術會議會長、豐橋技術科學大學校長大西隆欣慰地表示,文部省沒有輕忽文科的意思就好。文科學者們額手稱慶,紛紛在博客和推特上轉發文部省低頭認輸的新聞。